是的,每日足踏手摩着高原五色土的人,很难不萌发造型的欲望。“玩泥巴”并不仅仅只是顽童的嗜好。
远至童年时代的古人类,近至现在的民间陶匠或泥塑艺人,有多少杰作在他们手中诞生,又有多少杰作返本于泥土,人们是永远无法历数的。
那些侥幸而未化为泥土的虽只是极少数,我们却已能窥见云南土陶艺术源远流长的某些迹象。
例如,元谋县大墩子新石器时代遗址内出土的鸡形陶壶,为夹砂灰陶制成,壶口做鸡头,身体用点线纹和乳钉纹装饰,造型生动可爱,被文物学家列为原始艺术珍品;
滇池地区出土的红陶盘,滇东北地区出土的磨光黑陶瓶,以及洱海、滇南等地出土的红、紫、黑、白、灰、橙黄、褐各色陶杯、陶匝、陶罐、陶纺轮等。
反映了远古时代的云南人“技泥为器”、将脚下五色土变为掌中实用器皿和艺术精品的创造冲动。
这种“女娲转泥”,创造万物的童年式冲动,并没因岁月增长而消减,而是有了新的升华。
例如,我们试将大理地区西晋墓出土的灰色陶马,和南昭、大理国时期的彩绘红、黑、灰陶乐舞俑、军将俑、侍从俑、生肖俑,明清时期的浮雕红陶绿釉陶葬器,近现代的民间土陶玩具和实用器皿(如版纳黑陶、白陶和灰陶,大理橙黄陶、红陶,丽江紫陶,建水黑陶和紫陶等)放在一起。
就会感到,无论什么时代,高原的五色土,总潜藏着一种诱惑,一种造型的诱惑。于此,我们似乎有悟:
被列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的云南建水工艺美术陶器,为什么要精选当地产的优质五色陶土配制成坯,尽仿天下万物之象?
取五色土为配方的“创意”,不知出于何人,很有些神秘意味,让人产生许多渺远的遐想。
或许,正是这种欲采遍五色高原之精,荟集野自然中千般色相于一器一物上的古老冲动,使建水陶独得天地灵秀,具有了五色土培冶的浩然之气和传奇的天生丽质。
本文采自:云南民族民间艺术
作 者:邓启耀
霓裳民族服装服饰有限公司源于1988年的云南省歌舞团,是集旅游景区民族特色工作服、旅游景区民族服饰、旅游景区酒店民宿床上用品、民族特色工艺品、民族特色饰品、民族特色包包、节庆演艺民族服饰、少数民族校服、民族服装服饰设计、开发、定制为一体的现代化企业。拥有丰富的中国各类型民族服装服饰设计、开发、定制经验,配备专业的民族服装服饰设计和制作工艺管理人才,是中国较早进入民族服饰文化创意设计、开发、定制的现代化企业之一。
>>>定制热线<<<
昆明霓裳民族服装服饰有限公司
联系方式:18669108076 /15398694184(微信同号)
QQ:248875991 2494778018
微信: djh0824
地址: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环城东路50号理工大学科技楼A栋302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