壮族人民在历史上就善于利用丰富的水利资源种植水稻,妇女则擅长纺织和刺绣,所织的壮布和壮棉,均以图案精美和色彩艳丽著称,还有风格别致的“蜡染”也为人们所称道。在服饰上,男子与汉族无多大区别,妇女则多姿多彩,特别喜欢在鞋、帽、胸兜上用五色丝线绣上花纹、人物、鸟兽等,色彩斑斓。
傈僳族妇女的服饰非常美观,按照各地所穿着的服饰颜色的差异,又分为白傈僳、黑傈僳、花傈僳三种。白、黑傈僳妇女普遍穿右衽上衣,麻布长裙。已婚者耳戴大铜环或银饰,长可垂肩,头上以珊瑚,珠料为饰。年轻姑娘喜欢用缀有小白贝的红绒系辫。有些妇女还喜欢在胸前佩一串玛瑙、海贝或银饰。
怒族男女均喜欢穿用麻布织的衣服,成年男子喜欢在腰间佩挂砍刀,肩背弓弩及兽皮箭包。福贡一带的怒族已婚妇女喜欢在衣裙加上许多花边,在头部和胸部佩带珊瑚、玛瑙、贝壳、料珠等装饰品,耳戴铜环,贡山的怒族则只佩胸饰。
拉祜族妇女服装多穿黑布开襟长衣,衫长到脚面,开岔至腰部,衣领和开岔处都绣彩色花边和银泡,下穿长裤。由于长期的游猎生活,拉祜族养成了团结互助的精神,有尊敬老人的道德风尚。每到冬季,拉祜族寨子的男子都要集体狩猎,所得猎物平均分给寨中族人,并将最好的脊肉送给最年长的老人。拉祜族的大家庭多由若干个具有血缘关系的小户组成,一个大家庭通常有六、七个小户,大者达二、三十户。
景颇族男子喜穿白色或黑色对襟圆领上衣,包头巾,上缀有花边图案和彩色小绒球,外出时常佩带腰刀和筒帕。妇女穿黑色对襟、下着黑、红色织成的筒裙,腿上带裹腿。盛装时的妇女上衣前后及肩上都缀有许多银泡泡、银片,颈上挂七个银项圈或一串银链子或银铃,耳朵上戴比手指还长的银耳筒,手上戴一对或两对粗大刻花的银手镯。妇女戴银首饰越多表示越能干、越富有。
基诺族男女皆爱戴大耳环,耳环眼较大。他们认为耳环眼的大小,是勤劳与否的象征,所以从小就穿耳环眼,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扩大。基诺族男子穿宽裤,无领对襟白色外衣。女子挽发高髻,头戴三角形尖帽,身背大麻布袋,在白背心上刺有各色图案,外着无领长袖外衣,下穿黑色红边的合缝裙子。基诺族喜欢穿自织的带有蓝、红、黑色纹的土布,富有民族特色。
德昂族的服饰极富特色,红德昂和花德昂支系的妇女剃头后又用黑布包裹,喜戴大耳环,银项圈,宽穿蓝、黑色对襟短上衣,襟边镶两道红布条,下摆边沿用红、绿、黄三色小绒球装饰。不同支系的妇女,多用裙边横织的线条颜色加以区别。男子多穿蓝、黑色大襟上衣,裤短而宽,头裹黑白色布,包头两端饰以各色绒球,也戴大耳环和银项圈。德昂族有纹身的习俗,一般在手臂、大小腿和胸部刺以虎、鹿、鸟、花、草等自己喜爱的图案。
布朗族穿着简朴,男女皆喜欢穿青色和黑色衣服,妇女的衣裙与傣族相近似,上穿紧身短衣,头顶挽髻,用头巾缠头,喜欢带大耳环,银手镯等装饰。姑娘爰戴野花或自编的彩花。男子一般穿黑色或青色宽大长裤和对襟无领上衣缠头巾。成年男子喜爰纹身。无论男女都喜欢饮酒、染齿、吸烟。
独龙族的传统服装一般穿黑白直条相交的麻布或棉布衣,男子下穿短裤,习惯用麻布一块从左肩腋下斜拉至胸前,坦露左肩右臂。女子多在腰间系戴染色的油藤圈作装饰,有纹面的习俗。男女不載帽,多披头散发、赤足。现在服饰已有了较大改观 ,妇女仿傈便族穿长袖衣裙并佩戴彩色料珠链串 ,男子喜欢挎腰刀、弩箭。